近年来,我国新开设的家居卖场雨后春笋般涌现。在一、二线城市卖场数量和消费需求饱和的状态下,不少商家把目光转向了三、四线城市,并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其中不乏有些企业无视市场规律,以“频频开店”的手段抢占市场份额,在“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下,这无疑加剧了卖场间的恶性竞争。2014年,家居卖场是“乱”象纷呈,2015呢?家居卖场新的生存空间在哪里?
突出一个“慢”字
在近期召开的中国家居行业年会上,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会长丁佐宏提到“新常态下,中国家居业会暴漏出很多问题来,比如市场不是那么的规范,制造的过剩等问题”。
从数据上看,家居行业总体市场的增长率,已由原先每年30%—40%,到如今每年20%左右。对于这样的放缓,香江商业集团总裁翟栋梁提出了自己的解读“从长远上看,放慢发展的势头对家居行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情”。目前,家居企业应该做的,便是向内发力,在稳步中前进,找到新的发展方向。
2014年的家居卖场:突出一个“乱”字
2014年,家居卖场“倒闭潮”、“领袖国际家居跑路”、“超舒适因欠高利贷卖场遭抢劫”等等负面消息接连被曝出,与整体市场环境不无关系:房屋限购抑制了消费者的购买需求、经营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激烈、商家撤场,租金下滑,成本增加,在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卖场业绩下滑,难以经营;但更是暴露出卖场一直存在但迟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卖场盲目跟风,缺乏经营特色,客流量上不去;卖场日常开销大,导致利润流失,无法维持经营;“老思想”经营,不懂变通;盲目跟风,卖场毫无特色;面对市场饱和,不知何去何从等。
2015年家居卖场:急需开拓发展
一、走出去,寻国际市场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家居的审美也发生着转变,他们开始崇尚设计的独特性,“追求产品的个性化设置渐成消费主流”。在这样的消费趋势带动下,卖场也开始向特色经营化模式转变,京城“老字号”北京建材经贸大厦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国际建材展,及时掌握国际建材发展动态,引进最新国际品牌,以保持市场的经营特色和品牌优势。
二、打造绿色生产体系
物价飞涨的时代,家居卖场的各项费用的支出更是水涨船高,经营成本提升但家居环境低迷,如何降低费用成了家居卖场亟待解决的难题。
据悉,部分家居卖场为了降低成本,展开了绿色行动。北京某家居广场,通过“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将市场的设施全部更新为节能环保型设施,大大降低了能耗和费用,提高了市场的绿色环保水平,又节省了设备投资、减少了设备占用空间和管理人员,实现了卖场的绿色经营。
三、采用“双线”模式,卖场多元发展
告别单一、传统的运营模式,家居卖场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O2O、网络营销等渠道,结合线上线下,双线运营模式提升卖场口碑、增加卖场品牌宣传力度。上海某建材园艺超市、等家紧跟潮流的步伐,率先应用移动互联、微营销、云端技术等,全面提高卖场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开创卖场特色,增加其附加值
在《奔跑吧,兄弟》的七个人中,或貌美如baby,或搞笑如祖蓝,或MAN如李晨……节目用七种不同的人物性格成功虏获各种喜好的观众的心。相对的,我国的家居卖场虽遍地开花,但却少了些其独有的味道,所以消费者在逛卖场的时候是来匆匆去也匆匆。
目前,知名的家居卖场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经营模式,集美家居以“诚信”赢得了大众的信任;美吉特灯都以“文化基地”著称,除了日常的展销外,还开展了灯具灯饰历史文物展、最新照明技术探秘等来增加品牌文化的附加值。
五、深挖高端市场
家居市场的趋于饱和已是不争的事实,但一些知名的家居卖场,例如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等全国性连锁企业,依旧积极应对行业现状,在深度研究、分析、探索市场后,填补家居卖场在高端建材的空白,开阔了新的市场领域,并且使其品牌优势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总结:
家居卖场“新常态”的到来,对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家居行业“新常态、新格局、新作为”的趋势下,卖场从自身出发找寻新的突破口、发掘新的机遇。面对新常态,建议,家居卖场应保有从容淡定的心态,不感到迷茫和焦虑,这同样也对卖场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