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87189887

上午:8:00-11:00下午:13:30-17:00

首页 >政策法规
政策法规

大连市经信委关于印发大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2015-08-25

大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国家确定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具有科技创新空间大、产业面广、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市场潜力大、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培育和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对于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于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建设和改善民生;对于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打造大连经济升级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贯彻落实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方针政策,落实大连市加快建设“两先区”的决策部署,促进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跨越式发展,发挥产业在推动大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和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背景

当前,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整体复苏艰难曲折,全球正在重构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引擎,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重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在经济转型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面对我国、我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将为我市保持经济发展优势提供重要动力。

(一) 发展基础

“十二五”以来,大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整体实力持续增强。

1.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大连市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风电装备、核电装备、储能装备、太阳能装备和新能源电厂(场)五大领域;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领域,涵盖高效节能锅炉、节能交通工具等共29个类别,包括高效电机、LED照明产品等百余种产品及技术。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产值达450亿元,实现增幅13.6%。

2.产业技术水平先进

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依托相关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创新平台,通过持续自主研发、攻关和产学研合作,关键技术、关键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在节能交通工具领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和谐N3型内燃机车柴油机电喷控制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自主研发的“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发明专利,荣获第15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核电领域,首台国产化AP1000三代核电技术反应堆厂房用燃料装卸料机成功下线,标志我国在三代核电装备制造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AP1000三代核电核岛人员闸门,打破欧美等国家的技术垄断。高效储能领域,拥有世界唯一掌握全钒液流储能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和电池系统制造集成技术。在国V清洁汽油生产技术领域,开发出世界首创汽油固定床超深度催化吸附脱硫组合技术,填补了我国汽油超深度脱硫技术空白。

3.产业集聚态势凸显

甘井子区、金州新区、普兰店市(普湾新区)、瓦房店市、旅顺口区集中了全市规模较大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企业;市内四区集聚了全市90%以上节能环保产业服务公司;旅顺口区、金州新区和保税区成为节能交通工具及相关配套零配件生产聚集区;庄河市发展了静脉产业;高新园区科技成果研发及企业孵化走在了全市前列;金州新区半导体照明产业规模全市领先;甘井子区、瓦房店市新能源产业发展已具规模。

(二)面临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大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夯实发展基础、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发展壮大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大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1.发展机遇

(1)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洼地”效应带来的机遇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大连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的必然选择。为了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大连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中共大连市委、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指导意见》。从中央到省市,在支持产业发展的土地、财税、人才、能源、科技、金融等要素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优惠政策,形成了推动产业发展极大的“政策洼地”效应,为我市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提供了重大政策机遇。

(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创造的战略机遇

一是自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现代产业体系和积蓄的经济能量,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投资建设的大批功能性基础设施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我市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奠定了雄厚基础和有利条件。二是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国家战略,在为大连市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和新动力的同时,也为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大连处于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中心,随着国际、国内区域间经贸合作不断深化,资本流动和产业转移日益加快,为大连抢抓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加快构筑产业竞争优势、增强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机遇。 

(3)大连加快推进“两先区”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大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富庶美丽文明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大连建设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的重要指示,为大连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加快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是大连推进“两先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也是落实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的重要举措,成为全市实现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结合点,新时期推进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2.面临挑战

(1)新时期世界各国纷纷加大了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步伐和力度,使新一轮抢占产业制高点的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同时,发达国家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已占先机的情况下,利用积累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使大连迎头赶上先进技术水平及拓展国际市场形势更为严峻。

(2)全国各地竞相部署、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使大连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先机面临巨大挑战。目前全国有多个省市已经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或出台了指导意见,其中大部分省市都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本地区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和培育,新一轮产业重构和竞争不可避免。

(3)大连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虽然实现较快发展,但总体上发展水平偏低,与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总体实力不强。产业化程度不高,规模化效应不明显,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市场竞争力较弱,节能环保服务业发展滞后,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较少,尚未形成实力较强的产业集群。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多数企业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开发投入不足,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较少,部分关键技术与装备还依赖外部输入。三是政策机制有待完善。财政扶持不足,税收优惠激励力度有限,投融资渠道不畅,信贷成本过高,企业融资困难,市场开拓乏力等。     总体上看,未来三年,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全面推进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依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和国家批准设立金普新区的国家战略,围绕大连“两先区”建设,立足区位和产业基础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技术与装备、产品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大力培育和打造适应市场需求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着力构筑社会化、多元化、市场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产业发展体系,将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全市经济发展新的动力引擎和经济增长点。

(二)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立足全市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加大科技创新,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延伸拓展产业链,基本实现产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构建适应大连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需求的产业研发体系、产业化推进体系和专业化服务体系,形成若干知名品牌和一批大型龙头骨干企业(集团),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明显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具体目标:

1.产业规模持续增长

到2017年,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实现700亿元,年增长率不低于15%。

2.企业规模快速壮大

到2017年,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两个领域培育3家年产值100亿元以上、2家年产值50亿元以上、10家年产值10亿元以上、10家年产值5亿元以上、30家年产值亿元以上具有核心竞争能力的大企业(集团),构建多个具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3.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到2017年,组建一批国家级、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以进一步提升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的研发、攻关,实现新增发明专利100项以上,突破多项核心技术。

三、主要任务

(一) 优化新能源产业发展

依托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密切跟踪世界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科学研判国内外市场变化趋势,充分发挥大连雄厚的新能源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进完善产业链条,努力培育以优势整机企业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一般配套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衔接,区域内自主配套的规模化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新能源示范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重点发展风能、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源、储能装备及相关产业。着力提升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生产和整机总装水平,加快大功率风电设备研制及产业化。推进核岛关键设备及配套设备规模化生产,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岛成套设备研制基地。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和模组制造,推动光伏并网发电、太阳能光电建筑、光伏发电城市亮化等示范工程。加快发展生物质固体燃料、燃气、柴油等生物质能源,推动储能装备产业发展,打造国内最大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装备研制基地。

(二)壮大高效节能产业发展

发挥全市高效节能产业整体优势,依托市场需求,加强产业创新力度,推进商业模式创新,重点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依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建设若干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加大节能技改项目的实施力度,强化高效节能装备、产品使用,引导高效节能产品消费,强力推进节能产业壮大发展。

重点发展节能交通工具、高效锅炉、高效电机及拖动设备、高效节能电器等关键技术、产品;推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行业加速发展,完善LED产业链;推动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技术和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三)提升先进环保产业发展

紧密围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需求,以自主技术创新和关键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应用为重点,促进适合大连产业发展需求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产品与装备的产业化,提升全市先进环保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水平。

重点发展燃煤电厂锅炉、中小锅炉脱硫脱硝技术与装备;加快高效节能电除尘技术、电除尘控制系统等技术与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推进有机废气吸附回收、催化燃烧等技术设备的研发与产业化等;重点支持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及潜水泵、潜水搅拌机等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支持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处理等技术开发及应用。

(四)加快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

重点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按照多元化回收,合理化集中,专业化处理的原则,统筹规划,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可再生资源信息交换平台,规范交易行为。

加快发展再制造产业。完善再制造产品的逆向物流回收体系,重点开展拆解、清洗、修复、质量检测等再制造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及产业化示范,大力推进汽车发动机、内燃机车、船用阀门、电动机、液压件、轴承、曲轴、轮胎等再制造产业化。

加快推动工业、建筑、生活、农林牧等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化;推广应用报废汽车和废旧电器破碎分选、塑料改性和混合废塑料高效分拣等回收利用技术,推动再生资源清洁化回收、规模化利用和产业化发展。

加大再生金属、再生纸制品、再生塑料制品、翻新轮胎、再生汽车零配件等资源循环利用产品的推广力度。

(五)促进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发展

培育一批具备系统节能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综合服务的节能服务公司,重点发展以合同能源管理为主要模式的节能服务,支持开展重点用能企业能源审计、用能系统优化工程、节能生产工艺设计、能源管理中心建设等服务。

培育一批提供环境污染治理服务和环保设施运营服务的环保服务企业,支持开展污水及垃圾处理、脱硫脱硝、除尘、生态修复、清洁生产审核、环境监测、污染场地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环保工程设计和建设、设施运营和维护等环保服务;重点打造具有国家、省级资质的环境工程一体化工程公司,鼓励从融资、设计、设备成套、安装、调试到运行的一条龙服务。

强化环境治理专业化运营体系。支持发展治理设施运营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行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和自动连续监测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和专业化运营管理。

四、重点工作

依托产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围绕目标任务,实施十大工程,推动建设10个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重点企业,实现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引领和带动产业整体提质增效和壮大升级。

(一)核电装备升级工程

以大连湾临海装备制造业集聚区为核心,重点打造集核电研发、核电装备制造、核电服务于一体的核电体系产业链,构建核电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50亿元。

重点支持一重大连、宝源核设备公司发展核岛主设备、核岛和常规岛关键配套设备,大连华锐重工、大高阀门、深蓝泵业等企业发展核环吊、人员(设备)闸门、核级泵阀、乏燃料格架等配套设备,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相互衔接的核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动相关企业加快实施AP1000核电技术国产化和第四代快堆技术商业化相关工作。培育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2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4家。

(二)风电装备振兴工程

以甘井子区、瓦房店市、庄河市为重点,依托龙头企业,着力提升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生产和整机总装水平,有序推进大功率风电关键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及产业化,重点打造国内兆瓦级风力发电设备研制基地及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40亿元。

支持大连华锐重工、瓦轴集团等企业发挥现有产业优势,主要面向陆地、海上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重点推动增速机、偏航、变桨驱动器、控制系统、轴承、轮毂等风电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及产业化,以风电场的规模化建设带动风电装备产业化发展。重点推动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

(三)储能装备推进工程

以高新园区、普湾新区、花园口经济区为核心,构建新型储能电池等相关产业的创新研发科技高地;以龙头骨干企业为依托,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打造形成储能装备产业化基地,2017年实现产值20亿元。

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智能电网、电动汽车等产业的机遇,重点推进融科储能、新源动力、比克动力等重点企业开展40千瓦及更高功率模块(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等关键技术、装备的研发及应用,推进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关键部件批量生产,推动车用燃料电池系统集成、总成生产与技术服务中心一体化进程,开展储能装备(技术)在风电光伏并网、电动汽车充电及配电自动化等领域示范应用。重点支持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

(四)节能交通工具壮大工程

以旅顺口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州新区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为载体,打造节能交通工具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200亿元以上。

大力发展节能交通工具及配套产品。重点支持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公司、大连机车研究所、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及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公司等重点企业,不断提升电力机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节能型发动机等系列产品研制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促进形成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

(五)高效照明拓展工程

以金州新区为重点,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动作用,建立完善从衬底材料、芯片制造、终端显示装置、照明灯具到应用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打造形成高效照明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50亿元。

重点支持大连德豪光电公司、科利德化工科技公司、金三维、光明化工设计研究院、大连半导体发光与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加大研发投入,围绕高效照明领域重大、关键、共性材料、技术开展攻关,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掌握专利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支持相关企业开展风光互补发电示范工程,在政府机关、学校、医院、宾馆等公共建筑建设屋顶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选择城市主要道路、风景区等地点安装风光互补LED照明灯。促进形成年产值2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

(六) 高效锅炉装备提质工程

以金州新区、瓦房店市优势企业为依托,打造节能环保系列锅炉、炉排区域性生产基地,2017年实现产值20亿元。

重点支持大连锅炉厂、瓦房店市永宁机械厂、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公司等重点企业突破煤炭高效清洁燃烧、富氧及全氧燃烧技术、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系统能效诊断与专家咨询系统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工业锅炉燃烧自动调节控制技术装备,燃油、燃气工业窑炉采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装备,以及新型省煤器、节能炉排、余热余压利用技术和装备。鼓励相关企业开展炉体、炉排制造和改造、余热余压余能利用工程项目。培育形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2家。

(七) 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优化工程

以普湾新区(普兰店市)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形成电力行业高效节能技术和装备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40亿元。

重点支持大连第一、第二互感器公司、北方互感器公司等重点企业围绕超高压、特高压输变电及智能电网建设,加快发展1000kv交流和800kv直流特高压输变电设备、新一代电子及光学互感器等设备,推动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重点企业5家。

(八) 环保装备提升工程

以高新园区、普兰店市、旅顺口区为重点,加快发展大气污染、水污染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环保关键技术、装备研制,建设环保装备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40亿元。

重点支持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大连欧科膜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大膜装备的研发、创新力度,在重要应用领域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自主品牌产品,打造膜装备核心竞争力。支持大连碧海环保公司、大连绿诺环境工程公司、大连海顺重工环保设备公司等企业加快研发低温资源化脱硫脱硝、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催化剂,高容量、高选择性气态污染物吸附净化材料等关键技术和环保装备。支持相关企业率先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净化回收、二氧化碳捕集储存资源化利用技术研发及装备生产;支持大连东达环境、大连东泰公司等重点企业加快研发重金属水污染控制、净化和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及设备;培育形成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家,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

(九)静脉产业提速工程

以甘井子区、庄河市为重点,建立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链条,示范推广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打造静脉产业集群,2017年实现产值100亿元。

重点支持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及入园企业大力发展静脉产业,成为旧家电、旧电器、废旧汽车、旧电缆电线等处理中心,实现集中拆解加工、集中无害化处理,进一步发展再生资源深加工产业链,打造成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重要示范基地。利用我市先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基础,推进再制造产业化工作。在大众一汽发动机(大连)公司、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公司、大连船用阀门公司、瓦轴集团、大连海事大学董氏镀铁公司等企业推进汽车发动机、内燃机车、阀门、轴承、曲轴、电动机、液压件等再制造产业发展。推进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骨干企业3家。

(十)节能环保服务产业培育工程

依托主城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资源较为集中的优势,构建以咨询、设计、运营服务为特色的节能环保产业服务功能区,2017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

重点推荐和扶持培育大连汇能科技公司、大连盛和自控技术公司、大连嘉丰节能设备公司等节能服务骨干企业,在我市及省内外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行业,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推广应用余热余压余能综合利用、能源梯级利用等节能新技术工程项目。重点支持大连力达环境工程公司、大连市环境科学设计研究院、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等多家环保服务企业,加快发展以烟气脱硫脱硝、有机气体净化、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工程设计、设施运营管理的市场化、规范化和社会化发展,提高环境风险评估、清洁生产审核等环境业务专业化程度。重点培育形成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年产值5千万以上的骨干企业5家。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由相关部门参加的市级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职责,制定完善产业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行动计划实施和产业有序发展。各区市县、先导区要加强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落实相关产业政策,加强信息沟通和政策协调,保障三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和产业快速发展。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严格落实国家和大连市已经出台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惠政策,消除制约瓶颈,强化政策实施的组织措施,建立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制度和信息反馈机制,使已有政策真正落到实处。

进一步建立完善全市支持产业发展的财税等优惠政策,促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在投资、价格、财税等方面健全相关配套政策;建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支持和引导科研机构围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中的共性技术、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安排政府预算内投资和财政专项资金,采取补助、贴息、奖励等方式,支持重点工程建设;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价格优惠等措施,重点开拓使用市场,显著提高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的消费比重。

(三)拓宽产业融资渠道

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全市重点发展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以及利用企业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进行融资。鼓励各类投资主体进入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设立创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支持信用担保机构对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积极组织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界参加国际性、区域性的经贸洽谈和交流活动,争取引进更多的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先进技术、合作项目和资金;充分利用行业协会、商会等相关平台、机构,积极与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达地区开展产业合作对接,缩短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积极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内外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企业,打造我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品牌。积极通过利用外资特别是通过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来扩大全市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品出口。

 (五)推进科研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对产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一是加强新能源和节能环保创新能力建设,鼓励提升和新建一批研发中心、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是多渠道筹集研发资金,支持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以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各种创新形式。三是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网上交易市场平台,收集一批国内外重点科技成果,建立技术库、项目库等,促进节能环保科研成果产业化。四是培育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并引导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建设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服务水平。

(六)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实施高层次人才培育计划。以重点项目、创新工程、研发基地为依托,培养和汇聚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培养和锻炼一批优秀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团队,培养和造就大量面向高层次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鼓励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新能源和节能环保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置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高级人才的培养。

积极吸引海内外知名专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依托“海创周”等平台,积极引进海内外领军人才到大连创新创业;支持企业通过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开发引进等方式吸引和招聘海内外高端人才,扩大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 

 

 

 

政策法规News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大连市木业协会诚邀您的加入【申请入会】协会地址:大连市开发区东山小区19栋协会监事会地址:中国.大连市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真爱街99号 电话:0411-87189887